配资世界门户
烟台股票配资 《731》仅定档两天,恶心的一幕就出现,申奥导演的话再次被验证_电影_影片_历史
还记得《731》电影宣传海报上那四个醒目的大字吗?没错烟台股票配资,就是“铭记历史,勿忘国耻”。
本应是一部让每个中国人都支持的“铭记历史痛苦”的影片,竟然在定档上映之际遇到了层层阻力。最让人愤怒的是,那180万封举报信,简直让网友们怒火中烧。
最后,央妈出手力挺《731》,拿到审查通过证,并且定在了9月18日这一特殊的历史时刻。一时间,全网欢腾,那些在网上散播的不实谣言瞬间被击溃,黑粉们都被啪啪打脸。
展开剩余87%然而,谁能想到,《731》刚刚定档两天,竟然又被人拿来做文章,恶心的事情再度发生。看来,《南京照相馆》导演申奥说的“恶劣势力”再次应验!
《731》这部电影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,侵华日军731部队在哈尔滨平房区以“防疫研究”为名,秘密进行无比残酷的细菌战实验。日本人以“配合健康检查、换取自由”作为诱饵,欺骗了大量中国同胞,将他们逼入绝境,进行冷冻实验、毒气实验、活体解剖……每一项实验都令人触目惊心。
电影通过平民视角,揭露日军残忍暴行,并展现国人在绝境中依然坚强反抗的精神,目的是让全世界铭记历史、勿忘国耻,捍卫和平。
为了拍好这部影片,导演赵宝林几乎倾尽全力。他不仅抵押了房产筹集资金,1:1复刻了日军731部队的“四方楼”基地,还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,历时11年,修改稿件多达243次,致力于确保历史的真实和画面的准确。为了搜集资料,他甚至让自己的儿子放弃学业,亲自前往日本进行取证。
赵宝林用整整11年时间,付出了几乎所有的心血。说实话,任何一个有民族情怀的中国人都应该支持这样的电影,尤其是它的题材内容,简直刻不容缓。
果不其然,网上想看《731》的人数迅速突破了600万。然而,意外发生了!原定上映的7月31日,电影在各大影院突然撤档,许多已经计划好行程的网友,最后无奈发现影片竟然没有如期上映。
深入分析,撤档背后有三大原因:
首先是同期电影的竞争压力。《南京照相馆》上映后口碑爆棚,预计票房可达15亿,资本自然选择了利益最大化的电影。由于缺少宣传资源,《731》显然成了牺牲品,缺乏路演和宣传,市场信心逐渐下降,不得不选择撤档。
其次是日本右翼的无理阻挠。如今,侵华日军的罪行已经有确凿证据,而日本依然拒不承认历史事实。面对《731》即将上映,他们出手干扰,要求将片名改为“旧日军防疫部队”,并向中方提出了23条抗议。面对中国无动于衷的态度,他们又发起了网络抵制行动,试图诋毁影片。
最令人恶心的,莫过于某些人的恶意举报。从影片定档到撤档,再到央视官宣重新定档9月18日,社交平台、影视平台充斥着大量的差评,指责影片“过于血腥”“揭开伤疤”,甚至认为电影会破坏中日关系。这些恶评一度删除了大量爱国评论,引发网友强烈反感。有些人甚至表示“关我啥事”或者“和平年代不该有这种电影”,让人愤怒至极。
除了日本右翼的抵制言论,还有一部分“自家人”也在挑事。部分媒体人为了博取关注,煽动“影响孩子心理”等言论,甚至有些人站出来美化日本,认为“历史不应该迁怒现代日本”,让人大跌眼镜。对这些人,网友只能用一句话回应:“严查祖上三代!”
说实话,这种对《731》的抵制完全是不理智的。影片尚未上映,许多人连内容都没有看过,就开始批评,这种情况简直令人无法理解。
导演赵林山为了拍这部电影,已经做好了失去一切的准备,毕竟当年敢拍类似题材的导演,结局往往都不太好。拍摄过程中,他遭遇了无数干扰,但始终没有退缩。为了确保影片能过审,他甚至对影片进行了黑白处理和删减,最终终于争取到了9月18日这个深刻的日期,准备与广大网友见面。
随着央视新闻、人民网、人民日报的正式发声,影片终于得到了正面的认可。当初那些细菌战的幸存者、86岁的王亦兵老人,在现场哽咽地表示:“终于等到这一天”。
这场战斗,实际上就是历史真相的博弈。那些为了迎合日本、为其洗白的人,正如《南京照相馆》导演申奥所说的:“他们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者、利己主义者,缺乏信念和家国情怀,他们会背叛自己的国家和同胞,却永远认为自己是对的。”
这场没有硝烟的文化战将永远持续下去。我们必须不断强化历史真相的传播,让更多的人知道战争的残酷,并与那些利己主义者坚决斗争到底。
最后,我想说:
“但愿朝阳常照我土,莫忘英烈鲜血满地!”
《731》,我们等你。
发布于:山东省